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介绍,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 ,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 ,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也可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 ,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 。
她强调,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借贷需求和真实消费行为。如果个人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是其他违规套利行为 ,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对于同时公布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于红表示,今年3月16日到年底 ,餐饮住宿 、健康、养老、托育 、家政、文化娱乐、旅游 、体育等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只要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并且已经收到贷款资金,可以享受最长1年的贴息 。贷款资金必须合规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例如拓展空间、优化布局 、提升硬件、增加业态、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重点是要改善消费基础设施 、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不能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活动。
两项贴息的资金测算、申请、拨付等工作,主要集中在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于红介绍,两项贴息政策的设计都遵循了简便易行的原则 ,力求最大限度地减轻借款人的操作负担 。其中,借款人申请个人消费贷款 、签订贷款合同时,只需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 ,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对于已签贷款,可以签订补充协议,取得借款人相关授权。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实际消费情况 ,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等要求,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时 ,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借款人可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知晓享受财政贴息的具体情况,不需要其他额外操作 。